《佚》的组词大全100个

佚乐、 佚书、 佚乱、 佚事、 佚休、 佚冶、 佚力、 佚劳、 佚史、 佚君、 佚响、 佚失、 佚女、 佚存、 佚宕、 佚志、 佚忽、 佚怠、 佚愉、 佚文、 佚本、 佚欲、 佚民、 佚气、 佚淫、 佚游、 佚火、 佚特、 佚田、 佚畋、 佚籀、 佚罚、 佚老、 佚荡、 佚获、 佚落、 佚行、 佚豫、 佚貌、 佚逷、 佚道、 佚遗、 佚闻、 佚饱、 佚马

仙姿佚貌、 以佚待劳、 好佚恶劳、 屈佚草、 骄佚奢淫

丰佚、 久佚、 乐佚、 亡佚、 优佚、 侵佚、 奢佚、 姚佚、 娱佚、 安佚、 宕佚、 情佚、 愆佚、 愉佚、 放佚、 放僻淫佚、 散佚、 暇佚、 横佚、 残佚、 沈佚、 沦佚、 淫佚、 清佚、 游佚、 犇佚、 疏佚、 纵佚、 自佚、 荡佚、 虑佚、 諐佚、 讹佚、 轻佚、 辑佚、 逃佚、 遁佚、 遏佚、 遒佚、 遗佚、 邪佚、 阙佚、 隐佚、 饱佚、 骄佚、 骄侈暴佚、 骄奢淫佚

佚拼音    佚部首 亻 佚笔画 7 注音 ㄧˋ    繁体字 佚 部首笔画 2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撇竖撇横横撇捺 佚的意思、基本信息 佚五笔86:WRWY 佚五笔98:WTGY 五行:土 UniCode:U+4F5A 四角号码:25280 仓颉:OHQO GBK编码:D8FD 规范汉字:3731 佚的解释


yì  ㄧˋ
◎ 同“逸”。
◎ 放荡:淫佚。佚游。
◎ 美:佚女。
◎ 姓。

佚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yì 
〈词性:名〉
(1) (形声。从人,失声。本义:隐逸的人)
(2) 同本义 [recluse;hermit]
佚民者,独乐其身之民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 又如:佚老(隐逸的老人);佚民(遁世隐居的人)
(4) 行列,通佾 [ranks]
其佚则接芬错芳。——《古文苑·扬雄·蜀都赋》
(5) 不当行为;过失 [fault]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
词性变化
yì 
〈词性:动〉
(1) 散失 [be lost]
宣帝之时,得佚《尚书》及《易》、《礼》各一篇。——《论衡》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传:“佚,失也。”
牛马畜兽有郊佚者,取之不诘。——《逸周书》
(2) 又如:佚名;佚书(散失的书籍);佚文(散失的文句、篇章);佚本(散失的本子);佚史(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佚失(散失;失落);佚存(散失而复得以保存);佚事(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知的事迹,多未经史书正式记载);佚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
(3) 弃用;逃亡 [be discarded;escape]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孟子》。朱熹注:遗佚,放弃也
其佚获奈何?——《公羊传·成公二年》。注:“佚获者,已获而逃亡也。”
身不佚者志不广。——《荀子·宥坐》
(4) 又如:佚志(逃亡的意向);佚马(逸马。逃逸的马)
yì 
〈词性:形〉
(1) 放荡;放纵 [dissolute]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邢昺疏:乐佚游者,谓好出入不节也。
男女淫佚。——《汉书》
(2) 又如:佚行(淫行);佚君(淫佚之君)
(3) 通“逸”。安逸 [easy]
佚,乐也。——《广雅》
骨体肤理好愉佚。——《荀子·性恶》。注:“佚与逸同。”
乐佚游。——《论语·季氏》
舍佚而为劳。——《荀子·尧问》
安于佚乐。——宋· 苏轼《教战守》
(4) 又如:佚志(安逸图乐的心志);佚道(使人民安逸的办法);佚乐(放逸游乐)
(5) 美丽 [beautiful]
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清· 洪《长生殿》
(6) 又如:佚女(美丽的女子)

佚的汉语字典

[①][yì]
[《廣韻》夷質切,入質,以。]
(1)隐遁;不为世用。
(2)奔逸;逃亡。
(3)指使奔逸;使逃亡。
(4)安逸;安乐。
(5)指使安逸;使安乐。
(6)放逸;恣纵。
(7)过失;错误。
(8)失落;散失。
(9)淫。参见“佚女”、“佚亂”。
(10)通“軼”。超越,超过。
(11)通“呹”。迅疾貌。
(12)通“昳”。美。参见“佚女”。
(13)通“佾”。古代乐舞的行列。
(14)姓。春秋有佚之孤。见《左传·僖公三十年》。
[②][dié]
[《集韻》徒結切,入屑,定。]
(1)见“佚2宕”、“佚2蕩”。
(2)通“迭”。更迭;轮流。

音韵参考

[广 韵]:夷質切,入5質,yì,臻開三入眞A以
[平水韵]:入声四质
[国 语]:yì,dié
[粤 语]:jat6
[闽南语]:it8

佚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子集中】【人字部】 佚; 康熙笔画:7; 页码:页99第03(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唐韻】夷質切【集韻】【韻會】弋質切,?音佾。安逸不勞也。【孟子】四肢之於安佚也。同逸。 又隱遁也。【孟子】遺佚而不怨。 又過失也。【書·盤庚】惟予一人有佚罰。 又通作失。【史記·韓非傳】非吾敢橫失,能盡之難也。【前漢·五行志】魯夫人淫失於齊,卒殺桓公。?與佚同。 又【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與逸同。 又姓。周佚之狐,鄭大夫。 又人名。史佚,周武王時太史,名佚。 又【韻會】徒結切,音垤。【揚子·方言】佚,蕩緩也。【前漢·揚雄傳】爲人?易佚蕩。 又通迭,更也,遞也。【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四國佚興。 又與佾義同。行列也。【揚雄·蜀都賦】其佚則接芬錯芳,襜袩纖延。 【說文】从人,失聲。佚民也。一曰佚忽也。 佚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  

汉语字典

偏旁部首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